从“治已病”迈向“防未病” 拱墅这场课堂解码健康科普新范式
5月14日,拱墅新质学堂暨拱墅区“新质生产力”科学传播员培育活动第五期在东新街道凤栖谷商务社区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倪海龙。倪主任不仅仅是一名眼视光领域医学专家,更是一名科普传播专家。他是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本次活动,倪主任以“健康科普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带领学员们共同探讨健康科普如何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战略性转型。
倪主任结合自身案例,生动解析了健康科普工作的五大核心要素——专业性、科学性、针对性、互动性、创新性。他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普工作需在“内容”与“流量”间寻求平衡:既要紧跟社会热点,又要坚守科学严谨;既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贴近大众,又要通过创新形式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健康科普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践行社会责任与情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有热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服务。现场,他还以主编的儿童护眼书籍、近视防控文创作品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形式,将专业医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真正实现“科普无处不在”。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们围绕“科普的严谨性与新媒体趣味性如何兼顾”“如何选择大众科普与高精尖技术传播的平衡点”“成年人视力保护的实用方法”等问题踊跃提问,倪主任逐一解答,提出“科普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与公众平等对话;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用故事打动人心”理念,引发强烈共鸣。
活动尾声,全体学员参观了东新街道凤栖谷商务社区及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东新街道凤栖谷商务社区秉持“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理念,服务港理工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浙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两大高能级科创平台以及入驻企业,助力区域形成以商贸金融、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为主导,未来新兴产业集聚成势的产业格局。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大运河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播,进一步凸显了“新质生产力”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如何最广泛发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如何帮助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特长优势做好科普活动?这都是拱墅区科协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倪海龙主任现身说法,指导学员更好地开展科普传播工作。5月,我们将迎来浙江省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拱墅区科协还将组织各类服务科技工作者和群众的精彩活动。(拱墅区科协)